高国瑞教授,男,1927年8月生,江苏昆山人,1946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,1948年转入土木系,1949年提前毕业。1950年初应中央重工业部干部学校招聘,3月到北京通县受训,10月结业后分配到中央重工业部化工局工作。1963晋升为工程师,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,1987年江苏省教委发文晋升为教授,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曾担任成都地质学院客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“国际工程地质协会”中国国家组成员,江苏国际科技中心理事。高国瑞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“土微结构”专家、我国“近代土质学”学科奠基人,入录入典国内多种名录和辞典,1995年载入美国《世界名人辞典》并授pg麻将胡了下载入口的荣誉证书。
工作简历
1950.10-1965.12 太原化工区工作。参与太原化工区各厂的筹建工作,参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“黄土野外科学试验”研究,总结了东部黄土的非自重湿陷性质。1962受邀参加全国性黄土地基规范的编制。被聘为太原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。
1966.01-1979.09 兰州化工区工作,负责化工部第五设计院技术室工作。1978年率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黄土、海洋土、红土和膨胀土进行了系统的微结构研究,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“黄土”,把黄土的宏观研究推进到微观研究领域,在国内开创了使用扫描电镜研究黄土湿陷奥秘的微观机制,受到国内黄土学术界普遍重视,认为这是对湿陷性黄土研究的突破。
1979.10-1985.12 石油化工部勘察公司负责科研工作。论文“黄土微结构分类和湿陷性”在1980年《中国科学》中文版和1981年英文版发表;同时以题为“中国黄土微结构”在《科学通报》的中英文版上发表,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重视;1983年8月应加拿大蒙特利尔mcgill大学,国际著名土微结构专家r.n.yong教授的邀请,访问了该校并在该校讲学,论文“中国黄土微结构与地质环境”经 r.n.yong教授推荐,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1983年《asce》特刊上发表;经中国工程地质学会推荐,1982年论文“中国海洋土微结构特征” 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工程地质协会《iaeg》第四届大会宣读,刊登在印度新德里《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》,引起国际同行们的极大重视;1984年《中国科学》b辑以中英文两种文字发表了“中国海相沉积土微结构研究和工程性质”, 1986年,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《astm》岩土学刊主编钱奈博士(r.c. chaney) 选中该论文,修改为“中国海洋土微结构分类、微组构特征和物质成分”,发表在美国费城出版的《astm-stp-923》海洋岩土专集中,创造了用扫描电镜研究土的微结构、通过微结构的类型判别土的工程性质的先例。研究黄土、海洋土的同时,还对膨胀土、红土和残积土进行研究,1986年在阿根廷buenos aires的《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》上发表“残积粘性土微结构特征研究”。
1985.12-1992.09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勘测工程系工作。1988年,由美国克拉克逊(clarkson)大学勒坦奈格(a.j.lutennegger)教授组稿,论文“中国湿陷性黄土的形成和发展”在荷兰《工程地质学》《黄土专刊》上发表;应英国利斯脱(leicester) 大学黄土研究中心主任斯米莱(iam smallay)的邀请,撰写的论文 “中国第四纪黄土的分布、形成和工程性质”,提交给1988 年召开的英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25届年会;1987年12月,课题“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和机理研究”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提批准,这是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第一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,该项目成果199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二等奖状,199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;1988年,主译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james k. mitchell教授的专著、国际上唯一的一部近代土质力学著作《岩土工程土性分析原理》;研究创立了以“土结构理论”为中心的《近代土质学》,1992年独立撰写出版专著《近代土质学》;同时,对海洋土作了深入研究,特别是在海洋土微结构分类的工程和应用问题,“海洋土微结构分类在工程中的应用”入选1991年出版的美国《沉积地质学前沿》系列著作;
1992.9-1999.12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“退而不休”的7年。1993年9月,课题 “中国区域性土(包括黄土、红土、膨胀土)的分布和岩土工程性质形成的研究”(59379400)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;1995年专著《近代土质学》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;1996年在南京召开的《区域性土的岩土工程论文学术讨论会》上作“中国区域性土的分布、岩土工程性质和它们的形成”的大会主题报告;1996年, 为阐明中国区域性土形成的理论,在荷兰《工程地质学》42期上发表论文“中国黄土、红土和粘性土的分布和岩土工程性质形成”;1997年在